足球怎么判断越位?
1. 定义越位在足球运动中是最难用言语准确形容的规则之一,因此,在本文中不可能做到解释详尽和绝对权威(毕竟这规则太主观了)。因此,本文只是尝试把最普遍被认同的定义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尽量提供一些例子帮助理解。
2. 如何判断是否越位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判罚“越位”不是基于进攻球员处于越位位置这一状态,而是基于他是否有影响比赛的状态。那么如何判断呢? 国际足联官方给出的答案是:当进攻一方的前锋在对方球门与最后一名本方防守队员之间只有一名或没有队友时,即构成越位。 注意!如果只有一名己方防守队员,那就是1对1单挑的情况! 这一定不是越位!
3. “越位”举例及视频解析以下所有例子均来自现实比赛录像,并非电脑合成的假视频!请打开声音仔细观看。 在正式解说前,先补充几个概念:
a) 守门员的“出球”包括门线技术、手抛球、开大脚等;
b)“间接任意球”是在没有直接冲撞的情况下,守门员开球或球通过球门区造成的任意球;
c)“直接任意球”则是因为犯规而导致的任意球,并且是直接由犯规的球员开出的。 下面开始正式解说:
例子一:A队控球,B队前锋抢断后将球踢给队友C,此时C已经处于越位位置,但并未造成任何直接影响比赛的现象,所以并不是越位: C将球传回给B队的队友D,然后继续后撤,而此时D带球突破了A队的最后一个防守球员F,并且C仍然在越位的位置上,这次是不是越位了呢? 答案依然是:未越位!请看下方分析—— D在前场带球突破,导致A队的最后一个防守球员E被迫后退至禁区,从而造成了禁区人数上的变化,但是D并没有起脚射门的意图,因此不能算是“直接冲撞”。
换句话说,除非在禁区里起脚射门或者传球,否则只要没有冲撞行为就不属于越位。 E后撤防守,B队的另一名队员G前插接应D,然而E迅速回防至B队球员G与D之间,再次形成了人数上的优势,但是G也并没有起脚攻门,所以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判定越位。 最后,随着D再次将球传给了B队前插的G,双方再次陷入僵持,请注意这个时候的形势:A的最后两名防守球员F、E都还在禁区里,虽然C依然比E更靠近球门,但是C距离F更近,而且C已经处于越位的位置上了。 所以这时候C是有影响的,会干扰到B队在禁区里的防守部署。也就是说,这个时刻C有“间接越位”的迹象。 这时D又拿球尝试突破,结果还是被E拦了下来…… 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之后,终于有人把球解围出了边线!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一个完整“间接越位”的情况,可以拿来当参考。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 这里的F和E两个人之所以没有被吹罚“间接越位”,是因为当时他们都在自己的禁区里面,也就是处在“受保护区域”当中,因此不受越位规则的约束,也就不会被判罚间接越位。 但是一旦这两个球员离开自己所在禁区的范围,那可就是妥妥的要越位了哟~ 例子二: A队控球,B队前锋抢断后带球快速向前跑动,试图找到机会打反击,但是在A队的紧追猛打下,B队的进攻很快就失败了。 B队在左边路获得了一个角球的机会,B队长将球开出,F先跳起来争顶,由于他的动作过大,不小心顶到了A后卫的手臂,因此获得了点球! 这个例子比较简单,一看就明白了: 当F跳起来争顶的时候,他的身体完全覆盖了B队的最后一名防守球员E,同时E也因为身体接触而失去了对球的控制,这就是“干扰比赛”的直接证据。因此,在这个例子中的第一个犯规是手球犯规,第二个则是间接越位。
4. 总结 其实大家看完上面的两个例子应该也都差不多了解了,越位的判罚关键就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 越位必须是存在影响的,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比赛的进程。 第二: 在不影响比赛的前提下,越位者必须在最后一棒球队的后卫与前防球员之间。 第三: 对于越位者的判断依据是他在场上所处的位置,而不是他个人的个人能力。 第四: 所谓的越位,只存在进攻方的前锋处于越位位置的进攻情况之下,在后卫之后的任何防守人员都不可能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