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提议改革乒乓球的?
1954年,日乒为了在来年的世乒赛上打败中国夺取冠军(当时国乒一队全主力参加比赛)而秘密派出选手参加香港举行的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并连夺数冠,引起国内高度重视。后来为了巩固成绩又专门从日本派了教练员过来帮忙训练,于是国家队陆续开始采用日本方法进行训练,也就是所谓的“日本式打法”,具体可以百度“日乒崛起之谜”看了。
1959年是乒乓外交的开始 ,当年美帝总统特使访华,在机场迎接的时候,两个国家元首一边握手一边还不忘看着球板聊着天。随后乒乓球作为运动象征友谊和和平,成为外交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60年代后期开始风靡全球,从此再没落下过。 所以可以说日本的贡献在于他们发现了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商业价值,并通过对外交往把这一运动推向世界,至于技术本身中国的爱好者们通过观看日本选手的比赛视频自行摸索学习改进,所以日本人的作用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吧。
从1952年第一场正式的欧洲锦标赛到1954年的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只有两年的时间。那时的乒乓球还是完全的英国式,球很重,慢,大,使用的是粗糙的球拍和长网。在1952-1959年间,在世锦赛上中国男、女选手仅获得过两项冠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乒乓球界和中国乒协开始研究乒乓球运动的规则和技、战术以及器材设备的改革问题。
中国乒乓球界之所以提出“小球改革”的提案,根本原因是它符合“小球、快速、进攻、旋转”的现代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发展规律和比赛特点,并且中国乒乓球队和其他一些亚洲队的水平也会因为器材的改革得到加强,而欧洲一些乒坛传统强队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结果在1959年第二十五届世锦赛上,经过多方磋商,通过了对中国乒协的改革器材的提案,并决定从1964年第二十八届世锦标赛开始实行。 但是,在第二十八届世锦赛上,欧洲选手凭借出色的表现,夺得除男子单打外的全部冠军。欧洲选手的“意外”表现引起各方面的惊异和议论。中国队通过总结认为:“小球”改革后,中国选手和欧洲选手相比,双方的进攻都有所加强,但在近台快攻和落点变化上还存在着差距,欧洲选手在运用弧圈球和削球技术上更有长处。但是,小球改革的趋势已无法逆转,中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乒乓球运动员以及日本的一些著名运动员都认为小球的快、旋、攻等特点符合“兵兵”两字的含义,更具有技、战术变化,更富有现代运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