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拳手比赛像击剑?
当然是这位,格洛宁·帕特里克·菲波,人称“剑魔”。 1964年奥运会拳击比赛中,菲波身着一套奇特的行头上场了——他穿着一身紧身衣,戴着头盔,手里拿着一条长长的红色毛巾。他并不是以“剑道”的姿势出场的,但是,当对方选手阿德里安·伯恩斯向他发出挑战时,他的回答是:我有一把刀、一根棍子和一块砖头,还有一条红色的毛巾,我想我用不着再额外带什么了……
菲波是个传奇人物,他是法国人,却加入美国国籍并代表美国人参赛;他在拳台上使用过几乎所有方式击倒对手,用腿法、膝撞、臂章、头顶砸,甚至用牙齿咬,他还用头撞、肘击和摔交技。他是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技巧大师”。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因为越战的缘故,美国社会弥漫着一股对东方文化的狂热追捧,这种风气也波及到体育领域。当时拳击界流行着一种“技术至上”的风气。一些传统派人士极为反感这种风气(因为传统派往往比较推崇力量),他们成立了“全美拳击委员会”(National Boxing Committee NBC)来纠正这股歪风。
NBC提倡的是一种“纯粹”的拳击技术,反对任何暴力手段,他们认为只有技术才能赢得尊敬。而菲波正是这一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他是一名出色的击剑运动员,剑术十分高超。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来阐述自己的竞技理念: “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技术击倒对手。如果这不能实现,我就要靠体力,如果还不能,我就用武器,如果不能,我将拼死一搏。但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地运用技术。这就是我的信念。我不相信任何其他的做法……” 他不仅将这项理念付诸于实践,而且还写得明明白白地写在他的自传里。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菲波获得了“剑魔”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