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市明输掉比赛原因?

商韵优商韵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于这场比赛,我的感觉是,邹输得不冤! 尽管经过三个回合的较量,裁判最终判定泰森·富里胜出,但纵观全场比赛,拳迷和观众其实都心知肚明,真正的胜负可能早在第一回合就已经注定了。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虽然双方出场顺序是由抽签决定的,但实际比赛进程明显可以看出富里是有备而来的——在比赛开始的前几个回合,他几乎每得一分都会大声喊“This is my night”(这是我的夜晚/胜利属于我),而这句话在后面的比赛中也的确验证了。

赛前外界普遍认为双方的差距在于经验和体能,但比赛的进程却体现出更多的技术要素。富里的右勾拳和左摆拳打得非常有节奏且有力道,尤其是第二回合,几次在近身肉搏中打出漂亮的右勾拳,直接将邹市明的下巴打出血;反观邹市明,他的组合拳显得有点“没力”,正手直拳出拳幅度不大、速度也不快,反倒是反手直拳击打了好几次。

从技战术角度来讲,富里对这场比赛的胜利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在赛前采访中他就表示自己会使用拳击规则去打败邹市明。果然比赛中他用精准的进攻和快速的移动让实力稍逊一筹的对手毫无办法。 在第一回合即将结束的时候,已经有些站不住脚的邹市明甚至使出了“金蟾跳水”技能(躲闪不及直接躺倒),可见对手的威胁之大与迅速。而第二回合,面对身高臂长的富里,即使站上擂台不到1分钟,就已经连续被打翻两次的邹市明再次使用了“金蝉脱壳”,引得现场观众惊呼。

作为职业赛场上著名的“以巧破千斤”的代表人物,“拳击沙皇”帕耶尔曾说:“如果我进攻,那是因为我在逃。”而实际上,利用步伐灵活进行快速突袭才是拳击比赛的上乘境界,这一点泰森·富里显然做到了。

其次从心理因素来分析,本场比赛富里很可能完胜。赛前有媒体采访问及邹市明是否会因为赛斯·隆德莱德的死亡而对这场比赛有所顾虑时,邹的回答是肯定不会有影响的。但从整场比赛过程来看,这个答案似乎并不严谨。

有关注拳击赛事的观众应该都知道,隆德莱德之死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证明了职业运动员的内心究竟可以有多强大。面对死亡,他们可以选择逃避,但一定会继续拿起拳头为荣誉而战;他们可以害怕,但一定会在短暂的思绪后鼓起勇气迈上擂台。因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面对一个强于自己的对手时,选择退缩或者恐惧只能使自己在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双双下降,从而离自己的梦想越发遥远。 相反,当富里看到对手在上一场比赛刚经历惨败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站在擂台上与自己对战并努力进攻的时候,他内心的自豪和坚定可能会更加剧了他的求胜欲望。所以最后结果反而如他所愿。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尽管年龄和体重劣势明显,但在比赛过程中邹市明并没有表现出疲态,反而越战越勇。如果最后时刻没有裁判及时打断,很有可能继续给富里带来“麻烦”。倘若能够调整好状态,保持冷静,说不定邹市明能够给这位WBC重量级冠军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凌单凌单优质答主

2008年邹市明获得了北京奥运会拳击48公斤级冠军,这是中国拳击奥运会历史上首枚金牌。但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邹市明未能捍卫冠军,只获得了银牌。里约奥运会拳击49公斤级比赛,邹市明第二轮以28-29惜败给了乌克兰选手洛马琴科,获得5、6名排位赛的资格,如果邹市明能够再赢一场,还可以参加铜牌争夺战,但是遗憾的是邹市明37-40不敌泰国拳王庞普里亚杨,宣告无缘里约奥运会前三名。

很多拳迷对于邹市明无缘奥运会前三名有些意外,认为邹市明应该是有希望进入前三名甚至夺冠的。其实邹市明实力一般,两次获得奥运会冠军是得益于丰富的经验,善于在规则内使用巧劲儿,裁判给分比较多。

邹市明的拳击风格类似女子拳击世界冠军任灿灿,都是打防守反击的,他们缺乏重拳和速度,因此只能在规则内,使用技术击打对手有效部位得分,任灿灿经常击打对手腹部,邹市明经常击打对手头部。拳击打到头部裁判给分比较高,因此邹市明和任灿灿擅长打头部。这种拳手比较适合打业余拳击,一旦规则改变了,这种拳手很可能就玩完了。

里约奥运会拳击在判定方式上,改变了以往3位拳击裁判打分的A制,而是采用了更为直观的计点制,双方只能击打有效部位,击中头部、躯干和大腿获得1分,每两个回合为一评判时段,每两个回合内以拳数多者为获胜方并得2分,如果双方点数相同,则各得1分,以两个回合内点数多者获胜。计点制没有考虑到对手出拳后落地的质量,因此邹市明如果像以前一样,和对手比拼点数,很可能就会吃大亏,邹市明两场比赛输得都非常悬殊,说明这种计点制很不利于邹市明。

拳击从里约奥运会起改为了计点制,这应该属于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靠拢的体现,业余拳击未来有望采用职业拳击的计分方式。如果像邹市明这类擅长打点的拳手以后要想生存,必须得改变自己的风格,提高自己的重拳重速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