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击为什么这么差?
1974年,国家体委开始组织国内高水平拳击队; 1982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中国拳击队获得3金、2银和1铜的成绩; 1985年,在泰国曼谷举行亚洲锦标赛,中国队勇夺三枚金牌及两个第四名; 1990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中国拳击队一举夺得三块金牌,成绩创历史新高;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中国拳击一直能够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但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优秀拳手的退役或者选择退出国家队,中国拳击开始没落。 一方面是由于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老百姓体育消费的提升,使得传统项目如足球、篮球渐渐受到青睐,而曾经辉煌过的拳击却逐渐被人遗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滞后,导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加上国内拳击赛事较少,大多数队员缺乏实战经验,加上一些不公平竞争事件,让本来就没有多少粉丝基数的小众运动更加被大众所淡忘。(注:叶问四部电影中,只有第一部《一代宗师》以民国期间老派武术家的生活状态为主)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说却事实存在的原因就是:“体质决定论”。 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文明史的文明古国,中医在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华沃土上的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但是中医更多的是一种养生学,它更多地关注的是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而不是像西医那样更重视疾病治疗。 正是因为这种区别,在中西医学体系之下,人的身体素质自然就有高下之分了。
所以很多人会下意识认为外国人身体一定比中国人强壮,外国拳击手也比中国拳击手厉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中华民族经历了百余年饱受侵略的痛苦历史,再加上当时物质匮乏,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所有人的体质都处在贫穷病弱的境地。即便是在那个年代,中国人的体格其实也并不比别人更强壮。 只是那个时候大家都穷,谁也没办法从食物中获取更多的能量,所以身体素质差不了太多。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一日千里,在吃饱穿暖的同时很多人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缺乏锻炼的身体素质自然难以跟上。
虽然现代中国体育已经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绝大多数项目都不再依赖国外教练和外援,但是很多项目的运动员技术水平确实跟上了,身体素质却没有完全地提高。而拳击这个项目本身对体能要求极高,中国拳手在体能上不占优势自然技术也难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