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乒乓球谁厉害?
我直板反手快拔很强,但是正手不行;我直板全面,可以打任何球路,但是速度不是很快;我有快板打法,正反手快拨挺稳,也可以加弧圈,但发力不够,只能打近台;我还有生胶打法,擅长削球和反撕,能近能远;我可以横打正反手上旋,但是不旋转,适合近中台。 我是以直板攻球为主的运动员,但是以上都是我技术能力的缺陷项。
我的优势在于正手快拨配合发球抢攻、正手挑打、正手对拉、反撕、侧摆短球(我的侧摆动臂较快),这些是我比较稳定的得分利器。同时我还能结合正手和反手拨弄,制造弧线,提高落点,打乱对手节奏,从而获得进攻机会。 我有前三板的自信,能够较好地控制比赛局面。
在比赛中,我的强项和对方的弱项往往能成为决定胜局的关键。当然,这需要我在赛前做大量功课,了解对手特点并寻找其弱点。 通过多场比赛,我发现有些业余选手虽然球技不高,但非常善于运用战术,他们往往能够将高球手限制住,并让其在自己面前犯错误。
所以学习如何打好战术,也是提升球技的重要手段。 我觉得提高球技还有一个秘诀——坚持训练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手指手腕力量、步伐、发球抢攻、防守、接发等。只有把每一个技术都练好,才能在实战中做到收放自如。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以利用其他环节来弥补。这样就不会因为某一项技术的漏洞而导致整盘比赛的溃败。
1960年东京世乒赛前,欧洲运动员的反手技术都是推挡,没有横拍运动员,只有直拍握法,他们把直拍的反手叫“假手”,可见他们对反手的重视程度。在这以前,东欧和日本运动员对中国运动员,技术特点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前三板,一旦进入相持阶段水平相差无几。
1960年世乒赛,日本年轻的田同期伸和木村浑十郎崭露头角,他们运用直拍横打技术对我国选手的威胁极大。在团体和单打中,他们对我国运动员的反手的冲击成为获胜的法宝。中国队在世乒赛中全部失利,使人们看到了直拍横打反手的优势。从那以后,乒乓球运动员的反手水平迅速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正手的大幅度发展。70年代和80年代正反手攻球已全部取代了推挡,对攻的回合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1983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第37届世乒赛,21·11制被正式采用。21分制的出现,适应了人们紧张刺激心理的要求,使乒乓球运动日趋激烈,进入多拍相持阶段的概率大大增加。为了适应比赛的要求,使运动员的正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提高反手性能,欧洲运动员几乎全部由直拍改为横拍。由于横拍的反手性能不足,他们又把两面胶皮性能做了一些改进,把其中一面改为胶皮颗粒向外的生橡胶,使两面的性能保持一致,使正手的优越性能得以最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所谓的“生胶海绵拍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