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乒乓球原理?
这个“无缝”,说的应该是球台上的那个网洞吧。 现在的乒乓球比赛,都是采用有缝球台,所谓“有缝”,就是在台面上方1.5-2米的地方,有两条细长的横线,这叫做横线,每边各有一条。这两条线是比赛的界线,线上下就是合法球区了(也就是能接的发球区)。 早期的乒乓球比赛是没有这条线的,也就没有这条线上的那些坑——因为那时候的球台是没有网的;后来有了网,比赛就在网上进行,为了便于辨认,在台面上方约1.5米处,出现了两根细绳,上面挂上小旗子之类的标识物,用来表示两边的边界。
这就是所谓的“无底线打球”。这种玩法,一直延续到乒乓球成为奥运项目之后,当时由于器材、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并不能马上实现从有缝球台向无缝球台的转变,所以就有了“临时球台”——在原有的有缝球台上加盖一层木板,作为过渡期的临时性解决方案。这个临时的球台加木板结构,就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乒乓球桌了。
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临时方案,原因也很简单:原有的器材不适合在新球台上使用。 新器材出现之后,人们终于可以在无缝球桌上愉快地玩耍了……但问题在于,老球员们习惯了有底线的打法,新球员更是没有人在意这点细节,因此总是有人会在比赛中踩线长球,造成自己的失误或者让对方得分。于是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就出现了——“如果网子能够自动调整就好了!”“如果能在网子后面装置摄像头,实时查看哪里被踩了该多好!”……
最后,人们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再加装一套机械装置,既能保留网子的作用,又能实现自动感应,随时调整,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嘛!于是就出现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那种带挡板的乒乓球台——既保留了网子的作用,又通过特殊的构造让底部形成了一个凹陷的区域,无论球怎么蹦,最终总能落在合法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