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用粤语怎么讲?
篮球 = 波仔(bó zi),源自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某栏目的外号“波仔球”. 例句:我地去打球啦!/我想去打篮球。 罚球 = 波仔(bó zoey) 上篮 = 波仔(bé ze yee),源自“篮板”的谐音。
3. 三步上篮 = 三步波仔(saan bó zoey) 突破 = 波仔(bó rua),源于“破锣”的谐音。形容球员利用身体强行撞击使对方失位或者破坏对方进攻。
2. 突破 上篮 = 小波仔(xiăo bó zi) 传球 = 波仔(bó jyu) 抢断 = 波仔(bó dee) 盖帽 = 波仔(bó mang) 投篮 = 波仔(bó dzoy) 防守 = 波仔(bó fuk) 补防 = 波仔(bó pou) 盯人 = 波仔(bó nin)
1. 篮下 = 波仔铺(bó zaap) 快攻 = 波仔铺(bó zeap) 底线 = 低波仔(dī bó zi) 高位 = 高波仔(gāo bó zi)
篮球的粤语有两个,一个是“波棍”,另一是“波棍仔”。这两个都有“波”字,因篮球在香港被叫做足球(粤语叫“波”,“波”又属于“棍仔类”小东西,故有此称。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士 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发明的。他发明这项运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冬季能在室内活动,防止学生在冬日里受到伤风、流感的威胁。奈史密斯先生在1891年12月21日组织了第一次篮球赛,当时使用的是一只足球和两只桃子筐。正式的篮球规则则是在1892年制定的。 篮球运动发展很快,1932年在瑞士卢塞恩召开了欧洲篮球会议,成立了欧洲篮球联合会。
国际篮球联合会则是在1932年创建的,会员国只有8个,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是在1950年举行,苏联队获得了冠军。女子篮球活动起源于1895年前后,第1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是在1953年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