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近代中国叫什么?
清末民初时期,人们已经普遍以“拳术”指称中国传统武术。清人王士祺的记载可代表这一时期的观念:“武艺者何,拳术也……故凡拳法、刀法、枪法之属,无不备载。”(《渔洋诗话》)
民国以后,“拳术”一词更是大行其道,并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现代武术体系中“拳种”的概念,就是从“拳术”衍生出来的。 之所以用“拳术”指代传统武术,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各门派又都自成体系,因此用“拳术”代称其主体内容,似乎更为恰当。其次,这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而“拳术”更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概念。最后,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拳击运动在民国时期广泛流行,因此人们以“拳术”一词来指称中国传统武术,也含有与之相区分的意思在内。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清末民初的人们已普遍使用“拳术”这个词,但人们使用的很多词并不包含现在的含义(即“拳术”所表达的意思)。不能认为使用了“拳术”二字,就一定意味着人们在指代传统武术。例如,清末的文献中经常出现“拳技”“拳法”等词,这些词语出现的频率极高,远远超过了“拳术”一词。
事实上,这些词语的出现频率之高,恰恰说明了传统武术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如果没有完整的传统武术内涵,而只有一些零碎的拳法,那才需要另立新名,像“拳术”那样。 所以,尽管人们使用了“拳术”一词,但这并不能改变传统武术自身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