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红土比赛都有哪些?
现在职业网坛的红土比赛主要是指法国网球公开赛,创办于1891年,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巴黎西南方约100公里的罗兰加洛斯球场举行,是当今职业网坛四大满贯赛事之一(另三大满贯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
由于举办场地位于巴黎南郊的罗兰加洛斯公园内,因此又称为“罗兰加洛斯大师赛”或简称“法网”。 该赛事男女子单打、双打各32个席位,总决赛规模为57场。2011年起比赛场馆改为新体育馆(Grand Chelem)。2014年起总奖金额增至300万欧元。
历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莫过于瑞典传奇人物瓦林卡,他五次夺冠并四次打进决赛,另外还在这项赛事中七次打入四强。女子选手中最成功的是俄罗斯名将玛利亚·科奈特,她三次问鼎冠军并称霸决赛舞台。 与其他三项大满贯相比,法网的一大特色就是正手击球比较多。
由于红土场地较之硬地更利于发球和上网,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选手在场上采用高抛发球和跳杀的技术打法,这种技术打法的出现使得法网比赛场面更加激烈火爆。 法网的赛程设置也比其他几项大满贯要多一天,共10天,这意味着参赛选手需要在一周时间内进行多达15场比赛才有可能夺得冠军。
红土场地的制造大致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在球场位置上开掘30-45厘米的泥土,泥土层中混杂卵石,保持场地的平坦稳定;接着在泥土层上面铺设一薄层沙状砾石;最后加上一层红色黏土。由于土质的多孔性,它能非常好地吸收球落地时的冲击,极大地增加了球的反弹角度而不是速度,而且还可以减慢球落地时的旋转。因此,球在红土场上的弹跳不像在硬地上那么“听话”而且带有很大旋转,经常会往不确定的方向弹开。
作为慢速场地,红土场地有助于底线型球员的发挥,他们可以在底线附近有更多的移动和击球时间。
马德里
在04法网大赛开赛之前,ATP为了扩展红土球场大赛在美国休斯敦举办了休斯敦红土赛,结果第一年的比赛就给了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23号种子休伊特在先输两盘的情况下将卫冕冠军阿加西拖入决胜盘并最终战胜对手夺得冠军,而这样的惊人大逆转还是在硬地场上很是罕见。然而一年之后ATP取消了休斯顿的红土赛,而马德里取代休斯顿的位置成为重要的红土赛事。马德里的劳泽罗球场是继法国罗兰加洛斯球场之后的第二大红土赛场。劳泽罗球场是西班牙著名网球运动员博内特为了备战戴维斯杯在马德里郊区一个废弃的垃圾场上修建的。今年的马德里大师系列赛将由费雷罗、科里亚、莫亚和罗布雷度等一干红土高手角逐,费德勒和休伊特也将转战马德里。中国选手潘兵和王钰将参加预选赛的角逐。
蒙特卡洛
作为四大公开赛中法网的热身场,蒙特卡罗大师赛一直是红土场上各路高手必争之地。在“红土王”纳斯塔斯之前曾有“红土国王”博兰斯(美国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的20多年时间中,他共夺得10次法网大赛冠军和19次大师赛锦标。蒙特卡罗大师赛也是博兰斯曾经称霸的地方。纳斯塔斯是职业网坛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的“红土王”,他在长达15年的职业生涯中共赢得了50多场红土场地赛事冠军。而如今的纳尔班迪,1998和2000年两夺蒙特卡罗冠军,03年又夺得法网冠军成为新一代的“红土王”。蒙特卡罗大师赛向来是本土小将的温床,先后走出了博兰斯和红土“国王”纳斯塔斯。“红土王”纳尔班迪安因伤放弃了蒙特卡罗的比赛,费德勒、柳比其奇和菲利浦西斯将参与2004年蒙特卡罗大师赛决赛冠军的争夺,而03年排名下滑后又重新复出的红土高手高迪奥也将出战蒙特卡罗。
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的首都,作为欧洲的东南大门,在贝尔格莱德举办的任何比赛都具有“连接东西方”的意义。本次贝尔格莱德公开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好手,其中包括瑞士公主辛吉斯,斯洛伐克美女汉图楚娃和克罗地亚的伊万尼塞维奇。
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它以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出色的网球而闻名。巴塞罗那每年举行的5月大师系列赛,是法网的温床,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50年代,当时,巴塞罗那是红土场地大师级锦标赛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