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赛什么情况形成活球?
2015年3月14日,马刺与雷霆的西部半决赛第二场比赛的最后一刻,留下了让人津津乐道的「一秒钟」。 当时的情况是两队战平,需要打加时赛,马刺领先2分,由马刺球员莱纳德发球。
然而当值裁判误判了莱纳德的发球动作,将球判定为犯规,给予雷霆补篮机会。但此时的视频回放显示,莱纳德并未发生过失,他的发球动作没有任何瑕疵。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裁判的误判导致球队白白损失两分,将胜利拱手让出。 而这样的误判也是篮球场上不可避免的,因为裁判在判罚过程中存在主观性,而篮球运动本身的规则也存在着许多模棱两可的地方。所以,为了尽量避免此类错误,提高比赛的公平性,现在的篮球比赛中采取了一段宝贵的录像——运动员自己在场上持球的起始位置(即运动员在持球瞬间双脚是否腾空)作为判断是否发生犯规的依循标准。 如果发生了犯规,那么这段录像就可以作为判罚依据予以出示;如果没有发生犯规,则不予提示。显然,这个“活球”规则的实施大大减少了比赛中的主观看法,提高了判罚的客观性。
不过,虽然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在NBA和许多职业俱乐部中普及应用,但在一些地区级别的联赛中却难以施行。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难以承担购买高清录像设备的费用。而在高校级别的联赛中更是难以推行,主要也是因为学校之间往往互不相让,不愿承认自己的球员出现失误。即便出现了错误,也不愿意做出赔偿,导致了这项本应提高比赛水平的技术在高校比赛中难以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