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为什么拿不了世锦赛冠军?
丁俊晖是一位天赋极高的斯诺克球员,13岁就已经进入斯诺克职业联赛,是斯诺克史上第5位18岁及以前获得分站赛冠军的球员,在2005年更是以世界第一的身份成为了最年轻的斯诺克世界冠军。但他却从未斩获过世界排名前八的斯诺克三大赛事之一的世锦赛冠军,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最大遗憾。
在斯诺克这项运动里,想要成为世界顶尖的冠军选手,除了强大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外,高超的专注力、反应力、手速及耐心等也是成为夺冠的基石。作为斯诺克选手,必须能在强手如林的专业赛场上保持专注,同时不断变换着各种击球姿势。比赛时,球员在台球台旁一站可能就是几个小时,这考验的不止是心理,还是体能。在如此高强度的赛程中,球员还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和判断,这对手眼脑的协调性都是很大的考验。
丁俊晖曾经是世界斯诺克坛的佼佼者,但在获得世锦赛冠军的路上,他却始终未能如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
缺少顶级赛事的历练
与其他球员不同,丁俊晖的斯诺克生涯起步异常顺利,从13岁第一次在职业赛场上亮相,到18岁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丁俊晖凭借超高的起点在斯诺克里迅速脱颖而出。但是,在顶级赛事的历练上,丁俊晖却有些“吃亏”。
因为中国内地的斯诺克运动开展时间相对较晚,13岁的丁俊晖在正式接触这项运动前,就已经因为出色的天赋被香港人发现,带到香港进行培训。2002年,他在亚洲锦标赛青少年组获得冠军。2003年,他第一次在正式国际大赛亮相,就在中国公开赛上获得了亚军。如此顺利的过程,给了丁俊晖一些“错觉”,认为自己不必像其他球手那样经过漫长的历练也能达到同等高度。但从顶级赛事来看,他的确缺少了足够的磨练。
尽管天赋出色,但缺乏对顶级赛事的历练却限制了丁俊晖的技术能力。
缺乏系统训练
丁俊晖有着“神童”的殊荣,但在天赋之外,他的成长经历也颇为特别。从3岁第一次接触台球,到13岁成为职业选手,丁俊晖在台球这项运动上的训练一直由他的父亲主导。丁父是一名出色的台球教练,但一位优秀球员的教练不一定能带出优秀球员,更何况丁俊晖还只是一个青少年。台球,与很多技术性的运动不一样,它并不是一个能依靠天生天赋就能轻易上手的运动,它需要经过系统而科学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丁俊晖的父亲是位很好的启蒙教练,但他的水平或许并不能成为丁俊晖进入职业赛场的“最后一课”。在丁俊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有过一位名为吉米·科普特的斯诺克教练,但丁俊晖与他的结缘仅仅只是为了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作为世界斯诺克职业选手中排名第六高的选手,丁俊晖从未真正接受系统的训练。
当然,这也是斯诺克这项运动在中国开展的特殊背景,毕竟,在中国拥有斯诺克专业教练的人少之又少。但在英国,斯诺克的训练场所可以说是遍布大街小巷,人们不仅可以在酒吧里消遣无聊之际练习斯诺克,也可以在任何一家小商店里租借一个斯诺克球桌。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球手们能更快地提升水平,但丁俊晖却因为斯诺克在国内的“不普及”而“吃亏”。
缺少对世锦赛的尊重
在丁俊晖的成长经历中,有一件事一直被斯诺克球迷们所提起与关注。那是在2012年丁俊晖与肖恩·墨菲的男子斯诺克世锦赛男子单打半决赛期间,面对已经6比5拿到赛点,并只需要一杆就能将对手淘汰的情况下,丁俊晖竟然意外地放弃了上杆机会。面对媒体,丁俊晖的解说如此解释道:“我刚刚看到场边我的奶奶,不知道她来了没有。”
当时,奶奶的到来让丁俊晖瞬间分神,也让丁俊晖在斯诺克界成为笑柄。
作为斯诺克三大赛事之一的世界锦标赛含金量如此之高,从半决赛到决赛结束,斯诺克球员们可能要在斯诺克台上经历超过两天的赛程。但丁俊晖却在即将进入决赛门前出现了如此低级的问题,这让人不禁联想起之前丁俊晖的种种“失误”,更是让球迷唏嘘不已。
斯诺克不是普通的球类运动,在斯诺克界,有很多球员因为输掉比赛后的赌注,倾家荡产;也有一部分球员因为无法承受高强度的体力输出甚至猝死。作为斯诺克界顶尖水平的丁俊晖,不应该因为“奶奶的到来”放弃如此关键时刻的击打。
从丁俊晖的种种表现看,他似乎也并没有太多把世界锦标赛放在眼里,这也成为他在世锦赛上始终未能登顶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