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不尚武?
因为现代中国是“大政府”社会,而不是“小政府”社会。 什么是“大政府”和“小政府”呢?这个概念是詹姆斯·麦吉尔·伯恩斯在《大变革》里提出来的。他说: “在小政府体制下,一个社会的政治权力相对集中于个别的领导人手里;而在大政府体制中,这种权力分散到许许多多的领导人的手里。”“一个小型的‘民主’国家可能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但它没有强大到能够对外征服的程度……而在一个大政府的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无论哪一个总统都不可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军事权力,以至于他可以单枪匹马地征服另一个国家——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简言之,在大政府和小规模的民主制之下,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不会很强,因为政治决策权被分散了;而小政府的社会,一旦面临外敌入侵,也可以集中国家的全部力量来应战,所以战斗力也不会很差。 在西方,一般认为战争的主要责任是在君主身上(比如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在欧洲许多封建时代结束之后,王权衰弱之中,人民不愿意再为国王卖命是很正常的。
但是在中国不同,中国在朝代更替之后,天子(皇帝)的权利并没有削弱多少,而是分散到了各地的地主豪强手中(汉天子与诸侯王共定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等等)。所以,中国的中央政府(天子所在的京城)是有足够的能力组织起全国的力量(包括武力和经济力量)来应付威胁的。
所以从秦汉开始,中国就有能征惯战的野战军,但地方上的豪强和士族却拥有相当的实力(汉武时期的匈奴之患就是依靠西域诸国和匈奴的内部矛盾解决的,唐初突厥之乱也是在李世民亲自领军平定的)。
汉武帝时期,汉朝与乌孙国联合进攻匈奴,匈奴西部的右贤王部首先发动攻击,结果却被乌孙军队击败,左贤王知道后,也率兵来攻,最后匈奴东西两部互相不能配合,被汉武帝派出的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歼灭了两万多匈奴骑兵,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