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时有没有黑哨?
1983年世界杯预赛,中国VS香港中国队场上6-1领先,最后时刻被吹了个假球 这场比赛,王涛还有这张经典的照片。 那届世预赛,还有一场轰动一时的比赛——中国队2比2平韩国队。第79分钟,韩鹏飞一脚定乾坤,打进了当时堪称石破天惊的一球!
然而,正是这个进球成为了韩鹏一生的噩梦。赛后,韩国队指控这球有假球之嫌,而且越位明显。于是国际足联派出一个特别检查小组来到北京,在查看录像带之后,他们宣布:韩国队的控告成立,这是一个假球! 中国足球的假球臭名远扬,但这次事件的蹊跷之处在于,中国队其实是胜方,而且场上队员一个个咬牙上场,拼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让许多人动容;更让人吃惊的是,最后打进关键一球的韩鹏飞当场哭倒。
此后,“韩鹏飞泪洒现场”成为国内转播赛事的经典画面。
从98法国世界杯开始,由国际足联推行的国际裁判制度全面实施之后,再也没有中国裁判能够去国外参加国际比赛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中国裁判参加国外大赛的绝唱。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一共有三名中国裁判参加了比赛:姚庆、郭瑾和张大樵。姚庆和郭瑾分别是负责田径和跳水比赛的裁判,他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清净”。张大樵可就不一样了,他负责的是最富争议的足球裁判工作。
张大樵的经历比较丰富。他是湖南人,1955年出生。他11岁开始练习足球,18岁进入工厂业余足球队。23岁那年他去了湖南省体委当教练。1983年张大樵获得二级裁判员证,随后一步步走上了裁判员的正途,获得国际级裁判证,并且成为中国足协技术委员会(包括所有国际级裁判)的惟一副主席。1994年中国足球掀起职业化改革的浪潮,张大樵在当年执法了甲级队的第一场比赛。在甲A联赛的第一阶段执法中,张大樵出尽了风头,一共出示了13张黄牌和3张红牌。
但张大樵的“出名”不是因为水平高超,而是他的裁判风格。张大樵在比赛当中惯用重罚战术,只要他一上场,出示红黄牌的数量肯定比其他裁判多。张大樵后来回忆这种“风格”的时候说,“当时的足球圈还很不成熟,所以在足球场上经常出现一些打架斗殴之类的场面,所以才让我有了‘铁面判官’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