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足球谁扼杀了中国足球?
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当时的上海《足球》报对这届杯赛进行了报道,刊登了比赛的结果和简讯,还画了一幅插图。 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对世界杯进行报道。当时的中国足球处于黄金时期。 中国足协于1924年成立,比国际足联还要早两年半;1913年就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并夺得冠军;1915年起参加亚洲足球锦标赛(当时的叫法是“亚东杯”),到1934年年底已举行了8届,共获得7次亚军、一次季军,仅有一次没进前四(就是首届亚军)。此外还有多次与日本队打平的成绩。
这个成绩在中国体育史上也是少见的,与同时期的乒乓球、射击等金牌项目的佳绩差不多。 从1921年起,中国队又连续6届参加东亚运动会足球赛,除了第二届因未报名空手而归外,其余五次都是亚军和季军。 1930年时,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曾对中国足球做过一个评价,他说中国的足球运动员的脚法好得令人吃惊,踢球的技巧不亚于欧洲球员。 但就是这样一支优秀的球队却从此一蹶不振。究其原因还是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打响后,国都被日军占领,很多球员被迫逃亡或流亡海外。
其中以李惠堂、梁锦辉、黄鼎臣、林发杰、张炳炎等人组成的“华南队”影响最大,他们先后去了香港、澳门以及南洋各地坚持训练和比赛。 在新加坡的一次比赛中,这支队伍竟然以36:0击败了当地俱乐部,创造了当时世界足坛的纪录。可惜好景不长,后来由于日本侵占了整个南洋地区,“华南队”也就此解散。
不过,他们在那里也培养了一批人才。比如后来担任香港华人足球总会主席的黄鼎臣,就曾在新加坡组织过一支由华侨子弟组成的“南洋队”。 此外还有一些球员则流落到了国外。例如出生于广东梅县的著名球星林发杰,就曾辗转至法国巴黎谋生,并进入了当时著名的巴黎红牛队效力,但不久就在一次训练中受伤严重而退役。
其他像福建人张炳煌去到了墨西哥;原北京队主力前锋刘俊卿去了美国……这些球员都在当地开起了酒吧、足球学校或者成为教练等等。而一些退役后的球员大多都成了富家翁或是商界名流!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位曾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风云人物想回国寻找旧部,结果到处都找不到当年的队友。有人告诉他可能是在战争中死去了吧,他听后不禁潸然泪下......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我们无从考证。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足球界的状况已经十分糟糕。